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新加坡>> 正文

留在国外损失亲情远离传统 就学国内灌输为主压力过大

矛盾:选择国内教学环境还是西方教育模式?

2014-08-21 07:10: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海归家长在夏令营中指导孩子们做手工。

  现在应该关注一个新名词了——随海归父母回国的子女,称为“归二代”。

  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海归经常面临一个选择:是否携带已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子女归国?一部分海归担心国内严格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压力,选择将孩子留在国外;另一部分则选择携带子女一起回国,以便让他们的子女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海归真正举家回国,现实的矛盾才真正摆在眼前:是让孩子努力适应国内的教学环境?还是坚持西方的教育模式?

  直面国内教育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将子女带回国内,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9岁的曹睿逸出生在美国,在美国接受早期教育,随家长回到国内后,目前在上海一所公立小学读一年级。学校的生活一开始就让曹睿逸很不适应:“我不喜欢上学,作业很多,老师太严格了,他们对我不好。”后来,他无奈转学到无锡的一个以“快乐教育”为主旨的学校。留日博士许丽涛把儿子送进了一所民办双语学校,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式教育”让她感到不堪重负:“学习进度很快,考试成绩被排名,身边同学的家长总是在‘比’,比谁家孩子更爱读书、谁家孩子成绩更好,这让我压力很大。”

  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文化学者周继圣认为,如何让孩子适应更强调规范、课业负担相对大的国内教育,是许多海归人士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海归家长一般不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更看重孩子的运动、动手能力以及国学修养,但国内学校格外重视考试和成绩,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助甚至挫败。

  尝试引进国外理念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物理学专业的李志峰,在“2014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暨重庆创业汇”上带来“全英式儿童教育”的创业项目。

  李志峰和同伴一起创办了量子猫少儿科学馆,引入欧美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模式,为6-14岁少年儿童提供真正的国外教育理念。他认为:“现在国内学校的教学方式依然陈旧,仍以老师讲述、灌输知识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忽视。而在奥地利,我陪同导师到小学讲课,会培养孩子们动手试验的能力。”

  在李志峰之前,国内就有一些 “海归子女”可以适应的国际学校。然而,这类纯英式或美式的学校,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外籍子女以后回自己国家上大学,并不一定适用于“海归子女”。

  单纯地将英式教育或美式教育模式移植国内,在国内教育大环境中,并不能如鱼得水,也面临学制等其他问题。

  中西理念尝试融合

  越来越多的体会过国内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利弊的海归家长,开始尝试在“中国式教育”模式下做些力所能及的改良。

  海归博士马先生说,自己课外会和孩子一起做些小发明,读点国学经典,周末还去爬山。学校作业中“太机械化”的,允许孩子不做。

  一些海归家长希望在国内找到一种兼具中国传统与国外教育理念的模式。在福州晋安区实验小学,几个“海归”家长利用暑期,自办夏令营。在这两个月里,他们让孩子们接触国学、茶道、书法、剪纸、电脑编程、电路原理、科技小制作、羽毛球等各式各样的课程,基本上每周一个主题,上午为文化类课程,下午则是体育锻炼。有时,孩子们也出去开展户外实践,例如到市场上卖菜……这些做法,都是海归家长对国内教育的一种补足。

  “国内的基础教育其实并不差,但动手能力这一块是短板。而在国外,让孩子做手工活、敲敲打打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我们对自己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做得不够,像国学、茶道、礼仪,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孩子们需要接触。”一名参加夏令营的海归家长说。

  “其实欧美国家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没有本质的好坏之分,只是由欧美的个别式教育转到中国的集体式教育,难免使孩子们产生局外人似的失落感。社会、学校和家长需要合力来帮助孩子们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北京市朝阳区某国际学校的老师袁伟如是说。(徐鹏 柯国笠)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归二代”教育在中西调和中纠结

(责编:吕倩)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教育模式 家长 国学经典 教育方式 教育目标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