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海外网 > 新加坡 > 正文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今:用方块字记录父辈的历史

2017-01-03 09:52:52|来源:国际在线|字号: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今 李红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红)“白先勇通过《父亲与民国》纪念父亲,是孝子;尤今以《父亲与我》写父亲的抗战历史,是孝女。”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的专题研讨会上,听到点评人这样分析,仔细聆听的尤今不时频频点头,神色甚是欣慰。

  尤今是一位非常温婉的女士,采访她时,她亲切随和。聊着聊着,一扭头,还偶尔会展露她甜美的笑容。尤今是第二次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谈到此次大会的作用时,她说大会为全球华文作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她还告诉记者,华文作家讲中国故事,应传递中华文化的正能量。尤今还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她说,现在全球范围内“汉语热”不断升温,令海外的华文作家提升了中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正当其时。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今原名谭幼今,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她至今对父辈注重忠孝礼义的传统记忆深刻。当年为了慰籍祖父的思乡之情,每隔一段时间,父亲都会带爷爷去华人聚居的商业街,为爷爷买他喜欢吃的家乡小吃,他们小孩子都跟着,但是买什么都以爷爷意见为主,只有老人吃完了,小孩子才可以吃。全家在一起吃饭时,最好的鸡腿也是留给老人的。至今,她们家依然保留着这个孝顺的传统。

  尤今自小享受着华人家庭温柔的母爱和坚实的父爱。在她的小品文《炊烟袅袅岁月长》中,她这样回忆道,“坐在厨房里看母亲烹饪,一直是我的最爱。”“‘ 沙沙沙’的声响,伴着菜肴的香味,飞满了整间厨房。”她“强烈地感受到家的温馨。”

  尤今的父亲二战后曾经创办华文报刊,她在一大堆书报刊中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八岁时由于生计原因,尤今全家在叔父帮助下南迁,在新加坡落叶生根。小学五年级,尤今向报馆的学生园地栏目投出了第一篇作品《我想做个小小童话家》。从南洋大学中文系毕业后,1973年,尤今受聘于国家图书馆目录部门,每天整理书籍,阅读书籍,成为她的工作和生活。尤今说,有时候看不完的书,就带回家去看。遨游在书海,她如鱼得水,尤今笑称,自己的兴趣与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结合。1976年,由于热爱记者工作,她转入新加坡的华文报馆《南洋商报》,担任特写记者。她说,这段时间,她采写过如今已经不存在的梳头婆、人力车等行业,记录了新加坡社会转型的变迁。这几年记者生涯对于尤今日后的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今于1981年转入教育界,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开始写作。1991年,尤今荣获第一届《新华文学奖》。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小品、游记、报告文学等170多部作品。其中,《另一种“赞美”》等散文还入选了中国语文教材。尤今善于通过现实生活掇取素材,启发读者向善、向上。

  尤今擅长写游记,也酷爱旅游,她曾到访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创作出一百多篇游记作品,她表示,旅行中通过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风土民情等,来了解一个国家。在她的游记中,常常以人物作为描写重点,反映一个国家的风貌。梁羽生先生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古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我似乎也可以说尤今的小说是‘小说中有游记’。”

  2015年,尤金将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下的七万多字战地日记整理成《父亲与我》正式出版。她告诉记者说,在三年的整理时间里,她的心思在父亲(谭显炎)的战地日记上兜兜转转。在那已经发黄的纸张上,她看到了一个为了捍卫国土而豁出性命的勇士、一个大敌当前而临危不乱的战士、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智者……

  尤今的父亲谭显炎1940年从马来西亚飞赴中国大后方重庆,接受重庆军校为期两年的军事训练。军训结束后,辗转到马来亚美罗山上度过两年三个月危机重重而又无比艰苦的军旅生涯,在出生入死的每一天都坚持写日记。尤今说,父亲记战地日记,当有敌人来袭时,就将日记埋在土里。在尤今父亲生前,许多人要求他将回忆录出版,她父亲总是说:“等等吧,等等吧!”尤今说,她看到父亲长时间不断地修改、润饰。每隔一段时间,便看到父亲取出厚厚一叠原稿,在上面画线,重写。她感慨,“这一等,就等了一辈子。”尤今说,父亲去世后,她决定帮父亲完成这个重要遗愿。因为父亲的回忆录,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属于历史的;如果她没有把它好好地整理出来,不但对不起父亲,也对不起历史。”尤今说写作《父亲与我》,是抛砖引玉之举,她希望其他抗日志士的后代,也能将他们父辈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写出来,帮助下一代了解先辈英勇的抗敌史实。

(责编:吕文宝)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尤今,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华文报刊,方块字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