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版“罗笑笑”事件发酵 当局呼吁民众要理性

2017-05-08 14:09: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5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一个罹患末期卵巢癌的单亲妈妈的募款故事近日在网上疯传,再度引起公众对网络慈善众筹平台的关注。

这名单亲妈妈是谭芝敏(译音,46岁),前年3月被诊断患上卵巢癌。尽管尝试过不少治疗方法,但她的病情仍持续恶化。

她在筹款简介上披露,自己是年幼儿子唯一的支柱,想要坚持活下来照顾儿子,因为实在走投无路,才会募款。她表示,款项将用于她的医疗费和生活费,若她不幸去世,也好留一笔钱给五岁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

谭芝敏从上月17日起,通过网络慈善众筹平台Give Asia募款,在10天里吸引7400多名公众捐款,筹得近77万2000元善款,筹款活动上月27日傍晚结束。一年前,她也曾通过另一个慈善众筹平台Generosity,筹得近7万3000美元(约10万新元)。

网络慈善众筹平台

营收靠打赏

尽管许多公众慷慨解囊,但一些人也对这项筹款活动速度之快、筹得的善款之多感到惊讶。为了解谭芝敏本身获得多少善款,以及将如何分配这笔钱,记者多次通过电邮和Give Asia尝试联络她,但她没有回复访问要求。

Give Asia首席发展官杨汶龙受访时说,为了维持网站正常运作,捐款者在捐款时,付款系统会自动计算善款的10%至20%,当成“打赏”给网站的小费。若捐款者不愿打赏或希望打赏更多,也能在捐款时注明选项。不过杨汶龙不愿透露公司从谭芝敏的募款活动中,获得多少打赏小费。

这个慈善众筹平台由两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于2009年创立,不仅接受个人发起的筹款,也协助人们捐款给慈善机构。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地已有上百家慈善机构在网站上注册。

其中一名捐款者黄峻扬被谭芝敏的故事感动而捐款。不过他受访时说,比起在这类平台上捐款,他更倾向于直接把钱转入受益者的个人账号。黄峻扬是一家网络公司首席技术官,在他看来,Give Asia使用的是一种名为Stripe的付款系统,支持网站接受网上付款、同时能避免信用卡诈骗、并将款项汇入受益者账户。根据经验,这种服务会从每笔交易中收取约2%至4%费用,因此并非所有捐款都会进入受益者账户。

此外,尽管黄峻扬能理解Give Asia收取小费,是出于经营网站需要不少费用,但他认为若能让捐款者从一开始就能自愿填写打赏金会更好。他认为,对一些不熟悉科技的人来说,Give Asia现在的打赏方式可能让他们被误导而在无意中打赏。

如何确定受益人真的需要帮助?

行善虽好,但要如何确保网络慈善众筹平台上的筹款人真的需要协助,还是另有所图?

为确保个案真实,Give Asia有一个小组专门审核信息的可信度与安全。例如为医疗费筹款,小组会要求募款人出示一份医疗证书或能证明该费用的证书。以谭芝敏为例,她在募款简介中附上自己的一份放射诊断报告。

杨汶龙说:“我们的确遇过利用我们的网站,筹款资助他们旅行或还债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删除他们的筹款项目。” 不过,杨汶龙透露,这类情况很少发生。

此外,Give Asia也靠用户举报违例诈骗的行为。杨汶龙说,想在Give Asia筹款的人都可用面簿账号注册,网站会确保账号属实,让他们能追踪筹款人的活动,并能及时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若不用面簿注册,网站则会用其他方式确认筹款真实性。例如谭芝敏没有面簿账号,Give Asia是通过她在Generosity的筹款活动来确认她的情况。

除了受益人本身,其他人也能在网络慈善众筹平台上帮忙发起筹款活动。因此,网络慈善募资平台面对的棘手问之一是捐款到底会到谁手中?

2015年底,一名商业顾问就为一名患癌的单亲爸爸吴云忠在网上募款。然而,商业顾问因工作延误汇款,引起网民反弹。虽然事件最后圆满解决,但也凸显出这类平台的一大挑战。

为应对这个问题,Give Asia会与筹款人和受益者联络,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筹款网页上注明。

无须登记难监督善款用处

杨汶龙也透露,他们会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必要时会介入可疑的筹款活动。2016年,就有人协助一名癌症病患在Give Asia筹款,却迟迟没把钱转给病患。网站职员后来联络警方,成功把钱取回给病患。

与此同时,通过慈善众筹平台直接捐款给受惠者,也意味着这跟捐款给注册慈善机构不同,受惠者无须记录款项用处,很难被监督。

新加坡罕见疾病协会(Rare Disorders Society Singapore,简称RDSS)会长马维华担心,当公众直接捐款时,捐款者难以知道这笔钱被用在何处。他认为,如果捐款者不介意受益人怎么用钱,这就不成问题,但如果捐款者希望知道捐款去处,直接捐款就会比较麻烦。

马维华说:“公众捐款前应做好功课,才能确保它是不是值得支持的募款活动。”

网上筹款活动 须遵守慈善条例

慈善总监办事处受询时说,所有公共慈善筹款活动,包括网上的筹款活动,都须遵守慈善条例。相关条例明确规定筹款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向捐款人公开有关受惠者的正确信息和筹款目的、妥善使用善款,以及妥善记录所有收到和分发的款项等。

公众若发现任何公共慈善筹款活动有违例嫌疑,可通过慈善平台www.charities.gov.sg联络慈善总监。慈善总监办事处呼吁公众谨慎捐款,并在捐款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捐款会用在什么地方?

●受益人是谁?

●能否确定捐款交到受益人手上?

●筹款者会不会抽成?

如果有任何疑虑,公众应向筹款者提问,获取详情。无论何时,公众都不应该因为感觉压力而捐款。


责编:关皓、朱剑宇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