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掏钱报读新加坡国大“魔鬼训练营

2017-05-22 14:14:2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5月2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54名师生和校友21日起至25日将在中国甘肃参加第12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四天三夜的沙漠之旅、112公里的赛程,这条穿越戈壁的道路上,在商场阅历无数的企业高管将迎来又一场“成人礼”。

蜕变之旅结束后,他们的脚上会起满水泡,而在恶劣环境中自我极限的挑战,也会让这群花钱受苦的企业家,得以新视角重新认识自己。

国大商学院作为第一所参加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中国以外学府,从2007年起便组织中文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aste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EMBA)课程的学生,参加这项专门为商学院学生举办的活动,让企业家通过穿越无人戈壁,积聚能量和锻炼毅力。

如今,“戈壁一堂课”已是国大商学院中文EMBA课程的一个选修单元,每届学生中约八成会参加这项挑战,而戈壁之行在很多学生眼里,更是国大商学院“魔鬼般”训练中最后一道必经的坎儿。

至今校友超过670人

瞄准本区域讲华语的企业高管,国大商学院在1997年推出全球首个以华文授课的EMBA课程,课程开设至今已有20年。超过670名毕业校友多数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大中华地区,一些讲华语的新加坡企业家也报读。

国大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直言:“报读课程的学生都是企业家,他们进来是真正有诉求、有追求,真的想学东西,而不是进来吃吃喝喝。我们的名称是‘魔鬼训练营’,这是学生取的。”

高强度的课程、严谨的治学风格,以及对学生的高要求,让课程有了“魔鬼训练营”的“恶名”,而这也成为这项课程的一大特色。

课程学制两年,分八个学段,每学段有两个星期密集学习。国大商学院副院长(科研和博士项目)张均权副教授受访时笑称:“我们上课还是蛮没有人性的。”

课程要求学生读书考试

学生在集训期间每天早上8时30分开课,傍晚6时30分结束,除了短短的午休,其余时间不是在接受新信息,就是在进行脑力激荡。

长时间的高强度课程要求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因此有时到了下午,课室内还能看到学生为集中注意力站着听课,甚至做俯卧撑提神。由于得完成讲师当天的作业,下课后留在课室挑灯夜奋战到晚上9时、10时,对这群攻读EMBA的企业家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杨贤跟学生接触的感觉是,学生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学习的。他说,自己曾在中国、美国的不同高等院校教过EMBA课程,很多学校的课程不用考试、无需写论文,而要从国大商学院的EMBA课程毕业,这些都必不可少。

他相信,单是考试这项要求,就在有兴趣报读EMBA的人中形成“自我选择”,只有真正有学习动力的人,才有胆量报读国大的这项课程。

张均权也认同,很多学生在林林总总的EMBA课程中选择国大,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会逼他们读书,其他(EBMA课程)不一定逼他们读书。如果你不交课前作业,我们的老师会说,你就不要来上课了。他们有压力,这些同学之间是有‘革命情怀’的,最大的挑战是要完成功课。”

学员抱有不同使命感

在一些EMBA课程受到“学历镀金器”“关系俱乐部”等质疑之际,杨贤却坚信,报读国大这门课程的人,并非为了给学历镀金或是加入关系俱乐部,也不以赚更多钱为目标,而是有各自的使命感。

杨贤在受访时,多次强调这项课程的学生“跟那些吃吃喝喝的人很不一样”。他说,这些学生除了有创业精神,更是有一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毕业后会一起去推动共同的价值观。

校友创办助学基金

2009年,一名叫陈剑光的中国企业家从国大EMBA课程毕业后回到南京,创办励志阳光助学基金。

陈剑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透露,在国大修读EMBA期间,他的导师告诉他,新加坡每年在教育上的开支仅次于国防,教育是使新加坡这个小国拥有强劲国力的重要原因,这让他萌发了创立这个基金的念头。

陈剑光做公益的想法得到同学和校友支持,国大商学院校友中陆续有人加入团队,成为励志阳光的理事。如今这个公益基金已在湖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地,为贫困儿童建造80多所希望小学。

这个过程中,团队建立了新的扶贫模式,不仅为贫困地区投资建校,也会跟进学校后续发展,包括师资培训,促进乡村与城市教师交流等。

杨贤说:“这群学生都很想替社会做些什么,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寻求充实生活……当我说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我说的是实话。”


责编:关皓、朱剑宇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