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设局局长:建筑业外劳三年内将减两三成
新加坡建设局局长姜锦贤博士。(新加坡《联合早报》/林国明 摄)
海外网5月3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建设局希望到2020年,把建筑业的外籍普通员工人数削减两到三成,进一步推动该行业提高生产力。
建设局局长姜锦贤博士日前接受媒体专访,分享他对建筑业生产力、绿色建筑等课题的看法。他将从6月1日起调任建设专科学院院长,建设局局长一职则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前副常任秘书林优杨(51岁)出任。
姜锦贤指出,建筑工地的生产力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取得2%增长,相比2009年至2013年有显著提升,建筑业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维持这个生产力增长水平,甚至进一步提高。
建筑业目前约有30万名外籍普通员工(rank and file),姜锦贤说:“我们希望把这个数目削减20%至30%……那些留下来的普通员工将是高技能员工。”
目前约四成建筑工人是拥有更高技能的较熟练工人,建设局希望到2020年,这个比率可提高到50%至60%。
姜锦贤说,建筑业未来几年有进一步缩减人手的潜力,一个做法是在更多建筑项目采用制造和装配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简称DfMA)。
这需要建筑业者尽量在工厂制造建筑部件,之后在工地组装预制部件。目前约10%项目采取这个做法,建设局希望到2020年能把这个比率提高到40%。
从现在到2020年,整个建筑行业需求中有六七成项目来自公共领域,因此政府机构将带头,设法在这些项目中提高生产力。
当局也从2014年11月起,在政府售地计划下要求私人业者在一些地段采用DfMA建造方法,例如预制体积建设(简称PPVC)技术。
姜锦贤出生于中国香港,曾在加拿大和英国留学。作为城镇规划领域的学生,他在英国求学时期非常仰慕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因此决定移居狮城。
姜锦贤之后在国家发展部、市区重建局、建屋发展局等机构工作,成为推进新加坡城市发展的团队一员。2006年,他出任建设局局长,成为新加坡本地绿色建筑发展背后的主要推手,这方面的工作也让他在建设局任职期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姜锦贤在分享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时说,拟建中的一座20层楼建筑将采用PPVC技术,另一座七层楼高的建筑则会用层压胶合实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两座建筑内都将融入大量绿色元素,显著减少建筑耗能。
他希望,这两座建筑在节能设计和高生产力建设上,都能为业界起到表率作用。
但他指出:“这两座新建筑不能只是为了示范,我们也希望增加更多实验室和课室空间,并增添科研设施,最终让建设专科学院成为建筑业的知识枢纽。”
作为候任院长,他也希望学院能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与本地大学、理工学院等加强合作,致力于为新加坡培养更多建筑业人才。(杨丹旭)
责编:关皓、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