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保安业理事会成立 重点应对行业棘手问题
海外网7月1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保安业理事会13日正式成立,重点应对行业的一些棘手问题,如制定采购标准,以改变外包保安服务者的心态,进而提高效益并改善保安业的专业形象。
保安业理事会(Security Industry Council)由合格保安代理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Security Agencies)、新加坡保安协会(Security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和保安雇员联合会联手成立,三方代表13日在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陈振声的见证下签署谅解备忘录。
在场保安业者表示,行业目前面对的挑战不少源自外包服务者,后者可能从成本角度出发,忽视建筑的实际保安需求,或不愿以科技取代人力。
随着理事会的成立,外包服务者这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将与保安业者一起推动行业的进步。
新加坡保安业者目前为超过15000栋建筑提供服务,工业建筑占近一半,住宅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公共和商业建筑。
住宅的保安服务外包者主要为私人公寓的管理委员会(MCST)。保安雇员联合会执行秘书陈秉禾说,与其他建筑相比,住宅的类型非常零散,对保安事务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是加强宣导工作的主要对象。
新加坡有约42000名在职保安人员。陈秉禾相信,所有住宅若采纳科技和其他减少保安人员人数的措施,将能有效解决人力短缺问题。
为协助外包保安服务者,新成立的理事会计划制定一套通用标准,规定外包者在指定保安人手和设备前,按照检查列表评估建筑的保安需求。
新加坡合格保安代理协会会长维纳(Robert Wiener)认为,外包者应至少提早半年开始外包程序,以确保双方有足够时间完成风险评估和制定保安措施。
也是总理公署部长的陈振声受访时说,最理想的做法其实是在建筑初步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保安需求,并将科技和人力视为一个综合的整体来投资,可是现实并非如此,建筑往往因没有经过良好的设计,导致它需要更多保安人员站岗。
他说:“理事会的任务将是引导保安服务外包者、供应方,以及建筑设计师同心协力,推高生产力,从而取得更佳的保安效果,并给保安人员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金待遇。”
新加坡保安业从去年9月1日起采纳渐进式薪金模式,聘用保安人员的成本已有所增加。
维纳说,采购者应意识到保安人员不再是廉价劳力,而应按实际需求好好规划保安措施。“改变心态不容易,但我希望在未来三年内,问题能得到改善。”
新加坡保安协会会长约舒亚(Raj Joshua Thomas)则说:“我们也要明确定义保安人员的职责,保安人员不能充当散工以弥补可能增加的开支。”
新加坡保安业者表示,行业目前面对的挑战不少源自外包服务者,后者可能从成本角度出发,忽视建筑的实际保安需求,或不愿以科技取代人力。随着理事会的成立,外包服务者这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将与保安业者一起推动行业的进步。
责编:关皓、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