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博士:从寒门弟子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2017-07-18 13:34:02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

  中国江苏网讯 十年之前,他生活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庄,每天步行20分钟的山路到达学校;十年之后,他顺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并已成功申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Research   Fellow)的工作。“一路走来,有太多人帮助过我,我会始终怀揣一颗感恩之心,脚踏实地,继续前行。”南航2013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古其林如是说。

  求学路上:科研与学生工作两不误

  “来南京上大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四川省之外的地方,村子里也没出过大学生,我和父母一起,整整坐了38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南京。对南航的第一印象是就是大,原来一个学校的校园可以这么大。”回忆起十年前初次来到南航的情景,古其林这么说道。

图片

2009-2011年度党内表彰大会 古其林提供

  在南航学习期间,古其林成绩优异。本科生期间,在100多人的专业中,他以全年级第六的绩点,获得了免试推荐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资格。在校学习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11篇专业论文,其中9篇为SCI论文,申请4项专利,其中2项已经授权。去年,古其林获得南航短期访学项目的资助,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合作研究。由于留学期间的优异表现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古其林已经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将于今年七月加入材料系主任John  Wang教授团队开展研究工作。

  “除了科研外,古其林同学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也很优秀,他一直是我的科研秘书,在沟通和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甚至在博士毕业到出国前的这段时间,还一直在帮助我处理一些事务。”导师朱孔军教授这样评价他。

  “刚刚进入大学时,从西部农村初次到大城市学习的我很不适应,内向,不擅与人沟通,但是我告诉自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为了提高社交能力,我一口气加入了许多个组织。”古其林告诉记者,他一开始普通话不好,家乡口音很重,就自己买教材练习,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连续考了两次终于通过;他羡慕有电脑的同学能够熟练地操作办公软件,就抽时间去学校的机房练习……大学期间,古其林先后荣获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航天特别奖学金、校“十佳百杰青年”、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担任了学院青工部副部长、团支书、党支部执行书记、辅导员助理等多项职务,同时还成为所在年级第一批入党的学生党员。

图片

2014年日中铁电材料及其应用研讨会(日本) 古其林提供

  成长历程:“父母教会我乐观、坚韧”

  古其林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收成不好的时候只能通过向周围的邻居借稻谷才能保证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无论生活再艰难,都会尽全力供应我上学。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初中时的一个下午,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将山上的竹木卖给商贩,他刚刚把一捆竹片扛到村口的马路上卖掉,转身就把钱给了我让我用作生活费,那12元钱上还沾着父亲的汗水。”回忆起往事,古其林感叹道。

  他最感激父母的一点是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当时村子里大多数成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我的父母为了能够在身边照顾我并没有去外地,继续留在家乡务农,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干更加劳苦的工作,收入却十分微薄。”古其林说,“但是父母在身边对我成长的帮助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让我获得了巨大的支持。”

  古其林考上大学的那一年,他的父母随着他一起坐火车离开了家乡,本来想在南京找一份工作,在打工的同时也能为儿子提供支持,可是古妈妈因为水土不服一直生病呕吐,最后只好选择前往熟人较多的广州打工。“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曾犹豫过要不要结束学业,早点找个工作补贴家用,是父母告诉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才让我有了坚持下去,一直读书到博士毕业的勇气。”古其林说。

  “我的父母是我最要感谢的人,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并用最质朴的方式教给了我勤劳、善良、诚实等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谈到家人,古其林深情地说。

图片

2014年溶剂热水热国际会议(波尔多) 古其林提供

  展望未来:多出成果,回国后回馈社会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好心人资助我,我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古其林说道。时任泸州市市长朱以庄和时任四川省水电集团总经理张志远分别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资,通过“一对一”帮扶资助过他。古其林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作为回报,“我会亲笔给他们写信,定期汇报我的学习状况。每年回家的时候,我一般不会选择离家更近的重庆站作为火车终点站,而是先到成都去拜访他们,即使要多花一天的时间,也要过去看看。”

  在读研究生期间,古其林师从南航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孔军教授,“我很庆幸,能够有朱老师这样一位师德高尚、甘为人梯的导师。记得在博士入学后不久,朱老师便自费资助我出国开会。也正是这样的出国经历,让我目睹了本领域大家的风采,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坚定了自己专注于科学研究的信念。朱老师不仅教我科研的方法和技能,还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身体力行地教导我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

图片

2015年中日铁电材料及其应用研讨会(北京) 古其林提供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古其林说:“要谢谢南航十年来对我的栽培,在国外我会更加努力地投身科研,争取多出点好的成果,早日回国,回馈社会,正像那句话说得一样,‘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通讯员 马韵斐 记者 杨甜子)

责编:关皓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