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野生保育集团积极推广野生动物保育
海外网8月1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过去五年,新加坡野生保育集团已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拨出约100万元,在新加坡和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动物保育工作。集团也在大约10年前更积极地走出园地,将重心放在保护动物及它们的野生环境。
不论是聘用新加坡护林员,还是建造细胞培养实验室,新加坡野生保育集团将继续在动物保育方面投入更多资源,确保野生种群能长期存续。
新加坡野生保育集团(Wildlife Reserves Singapore,简称WRS)首席生命科学官兼副首席执行官曾文豪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集团过去主要专注于培育动物,以及在园内进行宣导活动,但是大约10年前,集团开始更积极地走出园地,将重心放在保护动物及它们的野生环境。
“如果我们只是谈论这些动物,向公众讲解动物所受的威胁,却没有采取行动提高它们在野生环境的生存率,那是不能接受的。”
本身是兽医博士的曾文豪透露,过去五年,集团已从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拨出约100万元,在新加坡和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动物保育工作。
例如,自2009年起,WRS每年都会聘用越南河江省(Ha Giang)的护林员保护野生的越南金丝猴(Tonkin Snub-nosed Monkey)。越南金丝猴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临绝种”的物种。
曾文豪说:“世界没有一个动物园拥有越南金丝猴……如果我们不花钱找护林员保护这些猴子,它们很可能遭当地猎人捕杀。”
此外,WRS也参与培育“存续种群”(assurance colony)的项目,协助预防动物绝种。缅甸潮龟(Burmese Roofed turtle)是WRS协助培育的物种之一。
缅甸目前仅剩几百只缅甸潮龟,而新加坡是缅甸以外,唯一在培育缅甸潮龟的国家。
曾文豪说,新加坡野生保育集团自五年前就开始洽谈培育缅甸潮龟,但是直到去年25只缅甸潮龟才送来新加坡。“我们需要时间和缅甸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互信,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真心想参与缅甸潮龟的培育工作。”
“在新加坡的缅甸潮龟数目虽不多,却是重要的一群……倘若缅甸的缅甸潮龟因自然灾害或疫情灭亡,新加坡的25只缅甸潮龟将有助这个物种继续繁殖,避开绝种的命运。”
自2009年至今,WRS共培育了15种濒临绝种的动物,其中以新加坡动物园培育的最多。
曾文豪指出,动物只要得到所需的护理和营养,以及适当的环境,自然就会交配繁殖。“对于自然交配有些困难的动物,如大熊猫,我们则会借助科学,帮它们一把。”
WRS接下来将投入更多资源,例如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协助一些较难自然交配的动物,如大象、猎豹和犀牛等繁殖。
曾文豪说:“我们各类动物的数目不多,有时它们就是不喜欢彼此,所以不交配。如果需要带进另一只动物,过程会相当复杂,但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我们不需活生生的动物,只要有它的精液就足够了。”
细胞培养实验室数月后开幕
WRS已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大学设立储存库,收集动物的遗传物质(genetic material)。几个月后,设在WRS园内的细胞培养实验室也将开幕。
曾文豪说:“目前,我们都是在动物进行手术时或过世后收集它们的细胞组织,这些组织一般已死去,只能收集它们的遗传物质。但在细胞培养实验室,我们能冷冻保存组织,而细胞都还是活的。这么一来,细胞用途将更广,未来甚至可用于培育工作。”
谈及将动物送回野生环境时,曾文豪坦言,集团在这方面放生的动物数量不多。“我们虽成功培育出不少飞禽和动物,但问题在于它们所属的野生环境很多不受保护,一旦将动物释放回这些地方,很快又会遭捕杀。”
有鉴于此,WRS拨款支持的许多保育工作着重在协助当地人保护动物野生环境。如果日后情况改善,WRS考虑让更多集团培育出的动物和飞禽回归自然栖息地。
责编:郭一铭、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