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新加坡归国学者构建学术生态圈
中新社重庆8月31日电 (记者 钟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育新于2009年回到重庆,成为该市最早一批归国学者。如今,身为重庆大学材料与化工双聘博士生导师的他又将学生送回新加坡,跟随自己当年的导师团队。
这一现象在重庆不是个例。张育新3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经过多年的人才资源积累,在重庆的新加坡归国学者已慢慢集结,通过搭建学术平台、资源共享、校企联动的方式,大家与新加坡学界保持紧密互动,构建学术生态圈,促进相关交流合作良性循环。
“新加坡是重庆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以重庆为运营中心。我们既有新加坡留学背景,也了解国内政策趋势,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双方沟通交流的纽带。”张育新称,目前,重庆百余位有新加坡学缘关系的学者,正发起成立新加坡归国学者联合会。该联合会将帮助初回国的学者加快适应国内环境、融入地方,也可为日后两国合作作出贡献。
“在新加坡归国学者还未聚集前,我们只限于和同门师兄弟交流,并不知道‘同道’在做什么。信息不通畅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科研转化过程中也发生过走弯路的情况。”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唐孝生博士2013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他认为,依赖于时下社交媒体的发达,归国学者的联结不仅给了自己“家的感觉”,也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路径”。唐孝生长期研究量子点材料项目,近日经过交流引荐,他将与新结识的新加坡导师团队开展量子点微激光合作。
“新加坡归国学者在地方汇聚、交流,是一件学界认可的好事。我们曾经也担心,学生归国后疏于联系,错失合作,造成学术资源流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张善勇说,当前,中国各地都重视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自己作为一名海外“旁观者”,时常通过归国人才纽带了解中国最新政策。他期待未来从中找到可相互交流的项目,成为两国深化合作的“参与者”。
责编: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