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新推出淡滨尼历史走道
海外网9月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新推出的淡滨尼历史走道融入当地首个脚踏车主题路线,访客可边骑车边探索天然湿地、古早甘榜旧址等,通过新颖的方式了解淡滨尼的多元面貌。
全长大约6.5公里的骑行路线以勿洛蓄水池公园为起点,途经庙宇群落、汉阳村和淡滨尼新生水净水库,最后在罗弄哈鲁士湿地结束。
文物局指出,淡滨尼拥有完整的脚踏车基础设施,因此决定在该区推出脚踏车主题路线,为访客规划一趟独特的骑行之旅。
曾有20多个采砂场
勿洛蓄水池公园环境宜人,是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地点曾是采砂场。60年代的淡滨尼曾有20多个采砂场,为全岛各地组屋建设项目供应材料。
从勿洛蓄水池沿着淡滨尼连路方向骑车就会抵达庙宇群落,一些是从20世纪初就在淡滨尼兴建的庙宇,其余则是后期从他处迁移过来的。
庙宇对面则是新生水净水库,两座耸立的倒锥形水塔是不少访客爱拍照的景点之一。
庙宇周围则有曾属汉阳村的一排店屋。汉阳村以20世纪种植园主邱汉阳命名,连同汉阳路和惹兰三公司路,组成淡滨尼为数不多的昔日遗址。
访客接着可骑脚踏车到风景宜人的罗弄哈鲁士湿地。这里曾是垃圾埋置场,也处理过污水和排泄物,到了2000年才变身成为湿地。
城镇和宗教两主题路线
除了脚踏车路线,文物局也为昨天正式启用的淡滨尼历史走道推出以城镇风貌和宗教文化为主题的两条路线,让访客按照喜好探索淡滨尼的不同面貌。
文物局助理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希望淡滨尼历史走道能提高国人对淡滨尼丰富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重新发现区内的重要地标。“历史走道可让居民产生归属感,也让国人在认识淡滨尼的发展与成就后,为淡滨尼感到骄傲。”
选择城镇风貌路线的访客可到淡滨尼展览空间,聆听旧居民和新街坊分享的坊间故事,之后去参观淡滨尼中央公园里极具标志性的西瓜和山竹造型游乐场。
访客也可到淡滨尼圆巴刹及熟食中心,品尝本地美食和体验人文风情。该中心在1983年开业,目前仍是周边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
淡滨尼也是诸多宗教建筑的所在地。选择宗教文化路线的访客可游览不同的祭拜场所,欣赏各宗教建筑独特的外形设计,了解不同的宗教习俗。
联合宫是宗教文化路线的景点之一。联合宫由12座原本分布在旧淡滨尼各处的小型庙宇组成,其特色是环绕宫庙四周、270米长的祥龙彩雕,院内也种植了两颗淡滨尼树。
其他宗教建筑还包括达鲁古法兰回教堂、天主圣三堂以及同时供奉道教大伯公、印度教家内什等不同宗教神明的九条桥新芭拿督坛。
九仙宫主席白泉湧是参与淡滨尼历史走道计划的淡滨尼居民之一。他在淡滨尼居住将近40年,见证该区的蜕变与发展。
他说:“除了能向访客介绍九仙宫的历史和文化,身为土生土长的淡滨尼居民,我也能分享我的儿时故事,让年轻一代了解居住在甘榜是怎么样的一种经验。”
责编:关皓、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