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古典诗词教学浅议

2020-01-22 13:42:5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华人在新加坡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近几十年来的多次教育改革,导致中文在新加坡基础教育各阶段教材中所占比重下降,也给学生们的中文古典诗词修养带来了不利影响。不过从笔者在新加坡任教的经验来看,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中文古典诗词教学在新加坡仍大有可为。

学生基础较弱但乐于学习

近年来,由于中文课在新加坡各类学校中成为单一学科,中文亦只在华文、公民道德或华文文学课堂中使用,学生们在学校接触使用中文的时间陡然下降,中文教材难度亦随之逐年降低。以最具难度的中学华文文学科目而言,20世纪的文学教材尚能延续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选取历朝历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21世纪以来的两次课程标准改革,大幅削减了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的数量。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基本局限于李白、杜甫等少数诗人的几首代表作。如此贫乏的古典诗词储备,势必给大学阶段古典文学教学带来极大挑战。目前,新加坡多所大学的中文系虽皆有古典文学课程,但已很难开设古典诗词创作选修课程,多数采取在古典文学课程中增设诗词创作的做法。

实际上,新加坡高等院校有着悠久的中文古典诗词研习传统。例如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就曾开设过旧体诗词写作课程,并于1957年成立新声诗社,还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了三部师生创作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10年开始开设两年一度的“诗选课”。课程开设后,学生们的反应颇为热烈。每一班“诗选课”的学生经过用心学习,渐渐也都能写出像样的作品。其佳作更曾被辑为《南金集》和《南金二集》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此举积极推动了大学校园内的古体诗研习和写作。2015年,总部设在新加坡的全球汉诗总会创办了一份仅刊载古典诗词作品的半年刊——《新洲雅苑》,特辟专栏吸引年轻学子的诗词佳作。

2010年初起的一段时间内,笔者曾任职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通过授课可以明显感受到,尽管当地学生在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积累非常薄弱,但他们还是非常喜爱古典词作的。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们的诗词阅读量,可以帮助他们在诗词鉴赏中获得音韵方面的直观感受,领略古典诗词的内在气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诗词赏析水平,还获得了一定的创作能力。经过笔者和编辑的润色修改,共有20名学生的21篇词作发表于当地报刊。

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在中国以外的区域指导学生研习中文古典诗词及创作,自然与国内深有不同,教学过程中亦会碰到很多问题。以新加坡为例,毗邻赤道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其四季如夏的热带风景,让当地学生难以直接体悟唐诗宋词中的若干意象,仅靠短暂的旅游经验或影视画面作为辅助。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典诗词意象或意境的理解。印象最深的例子是,我在讲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时,才发现许多当地学生没见过大雁,更不知其与“燕子”的区别。在被详细告知秋雁的飞行方式之后,学生才豁然开朗。而在国内进行古典文学教学时很少会遇到这种问题。此外,诗词典故的讲解和运用也是一个难点。在学习宋词尤其是南宋词时,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晦涩难懂。在对典故的学习中,学生的反馈是,明显能看出是典故的词句,他们即使在阅读时不明其意,也知道查阅辞典解除词障,而那些隐性的或变体类的典故才是造成他们理解困难的最大障碍。

实际上,上述两种困难都涉及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为了能够相对高效地解决有关问题,往往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其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没有对于诗词之美的认同,体会不到中文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很难去谈论美的创造。于是在文学史课程中,笔者将当地19世纪末以来的汉诗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向学生介绍了当地才情卓越的旧体诗人的代表作品。学生听完后触动很大,从内心拉近了与中文古典诗词的距离。

其二,以赏析为基础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或创作。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笔者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将有关格律与音韵的教学贯穿于诗词赏析过程中。因为只有让学生们发现诗词的形式和内容之美,才能创作出蕴含古典情韵之美的诗词作品。

其三,指导教师应集中辅导突出性的问题。新加坡各大学每学期只有十二三周时间,学生在期中阅读周就需要开始准备期末报告或作业了。若按如此进度进行古典诗词创作,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故,笔者将古典诗词赏析放在靠前的时间段完成,最后一到两周时间集中辅导学生创作诗词习作。经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们的心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起初学生对于他们能否在学期结束之前完成诗词创作半信半疑,学期中段就有部分学生在课间向我请教词牌格律等问题,而绝大多数的课业咨询都集中于最后一两周。他们拿着精心打造的初稿不厌其烦地询问修改细节,初步估算每个学生的习作都经过指导老师两三次润色。经过多回合打磨修改,同学们对自己的习作愈发满意。在诗词创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也让他们更有兴趣研习中文古典诗词,进行有关创作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教学得法,即使是对于古典文学修养要求很高的诗词创作也能在新加坡开辟一片新天地。(作者:王兵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张青津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