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战疫,功夫在日常

2020-03-18 15:08:16来源:环球网
生成海报
字号:

“居安思危是新加坡生存的状态和意识。很多预防性的措施嵌入日常的机制、运作的成本里,像是平时的修行一样,在危机没有到来时并不引人瞩目。”

新冠肺炎病毒来袭狮城,首例患者是一名输入性病例。截至3月10日,新加坡已发现输入性病例、本地感染病例以及部分不明源头病患166多例,其中近百人已经痊愈出院,没有一例死亡病例。

面对疫情,政府呼吁居民勤洗手、身体没有不适不用佩戴口罩。城内一些大型活动和赛事被取消,公共场所除测量体温和登记、加强卫生消毒之外,居民生活没受太大影响。凡此种种,新加坡的做法被冠以“佛系抗疫”的名号。

值得庆幸的是,新加坡一方面社会大体如常平稳运作,另一方面疫情没有出现大暴发,目前最多一天发现13名病例。世卫组织应急方案执行主任迈克·瑞安说:“新加坡对这种病毒的系统性应对是很好的典范。”

功夫在日常

对于被指“佛系”,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的《鸭子划水被当佛系》一文,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新加坡的生存态度,更形象的是鸭子划水,水面上看来轻松,外人以为淡然,但是水底下必然是努力划水前行,步步为营。即使这些年累积了一些资源,水下划着的鸭蹼也不能松懈。居安思危是新加坡生存的状态和意识。很多预防性的措施嵌入日常的机制、运作的成本里,像是平时的修行一样,在危机没有到来时并不引人瞩目。”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新加坡决定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2018年底投入运作的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成为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该中心设有330张床位,其中隔离病房为两道门设计,医护人员进入走廊和病房之间的前室,系统检测到空气是负气压后,才能打开通向病房的门,保证空气始终从干净区域流向污染区域。

该中心除了负责传染病临床治疗和暴发管理之外,还包括国家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部门、能处理高风险病菌样本的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研究与培训办公室、抗菌素耐药性协调办公室等,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传染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此外,新加坡还构建了由私人诊所支撑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政府平时对这些诊所的医生提供培训,在流行性疾病暴发甚至是严重雾霾等情况下,这些诊所在新加坡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发放药品、注射疫苗、提供政府补贴下的治疗,在最大限度减少漏诊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恐慌性挤兑公共卫生资源。

1月22日,也就是在新加坡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前一天,新加坡已开始给PHPC提供病毒相关信息和指引。2月14日,新加坡卫生部给所有PHPC发邮件,通知大家即将启动“PHPC体系”,提出具体要求和相应的补贴方案,诊所可以接受邀请也可以拒绝加入。2月18日,“PHPC体系”正式开始运转,900多家诊所陆续加入了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

政府向这些诊所通报疫情指引,提供一定的医疗防护物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者年长者出现急性上呼吸道症状前来就诊,政府还会提供补助。如果病人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医生会把他们转至指定医院。如患者未达到疑似标准,医生则给他们5天病假,鼓励他们尽量在家隔离。“PHPC体系”共享医疗信息,这也就为传染病例追溯提供了可靠依据。

《环球》杂志记者走访了其中一个PHPC诊所。那里只有1名医生、1间诊室,诊室外有2名护士接待病人、发放药品。病人和家属进入诊所前,必须在门外接受体温测量,并填写旅行史、接触史以及大致症状,然后才可以进入诊所。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则被要求待在特定的候诊区域。

除了具有完备的医疗体系,新加坡还出台了一套类似地震等级响应的疾病暴发应对系统。根据疾病在新加坡和海外的严重程度、病毒传播力度以及对本地经济生活的影响,系统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有清晰界定,提示民众疫情对日常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向他们提出建议,指引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疾病暴发应对系统,只是新加坡卫生部2014年修订的流感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应对计划中涉及与民众沟通的一部分。在流行性疾病应对方面,该计划还从疫情监测、疑似病例管理、疑似和确诊患者隔离与出院标准、尸体处理、密切接触者追踪与隔离、医疗场所感染防控、医学治疗、疾病疫苗等诸多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指引,确保了新加坡此次应对疫情临危不乱。其中很“硬核”的一点是:维持新加坡的基本服务,控制对社区生活的干扰。

实际上,新加坡的抗疫举措也在不断调整。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新加坡新近出现了一些从中国以外国家来的输入性病例,加之出现了一起600人聚餐近40人感染的案例,政府也在进一步收紧对于集体性活动的管控,近日宣布暂停老年人的社区活动14天,并表示将视情况进一步采取适当措施。

所有这些,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月份在呼吁新加坡民众做好防范、不必惊慌时所说,“自从2003年SARS(疫情)以来,我们就一直处于戒备状态,同时做好应对类似疫情的准备。”

细致入微

事实上,新加坡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对于重大疾病、气候变化等天灾人祸,始终保持着高度戒备。

在新加坡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前一天,即1月22日,新加坡就宣布成立了包括卫生部、教育部、贸工部、通讯及新闻部和负责入境事务的移民与关卡局等单位组成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应对。工作小组两位联合领导人之一、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演变,加上新加坡出入境人流量大,迟早会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得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能迅速地展开应对行动。

工作小组成立后,各部门立即协同合作。例如,新加坡警方协助卫生部追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甚至帮助卫生部成功破解了新加坡两个教会感染群之间的关联。由于一些确诊者症状轻微,警方的协助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便于查找更多确诊者,降低了病毒在社区进一步传染的风险。

新加坡是亚洲交通枢纽之一,人员往来频繁,防范输入性病例是新加坡最初抗疫的重中之重,而入境口岸则成为防疫的重要防线。新加坡根据疫情在海外各国的演变情况,不断提升边境管控措施。1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即通知医院戒备,并从1月3日起开始采取预防措施,对来自有关地区的航班上的旅客进行体温监测,疑似病例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测。

在信息披露方面,新加坡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患后,卫生部每天发布新闻公告,内容包括新增病例、出院者和留医病患情况、密切接触者追踪情况以及政府相关规定和给公众的建议。新加坡卫生部为每一例病例进行编号,在不涉及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对每一个新增案例进行详情介绍,包括他们的发病日期、出现症状后曾经去过的地方以及就诊医院等,还提供每日案例和之前案例的传播链条分析。

此外,政府各机构都出台了与疫情相关的指导原则,清晰明了,指导性强。比如,人力部网站上有关于居家隔离14天的规定,从一个应用中输入入境日期,系统就会告知从哪天起可以结束隔离到单位上班;卫生部的网站公布了新加坡各个部门有关新冠病毒的相关指引以及一些宣传画,内容包括8步洗手法、是否需要佩戴口罩、如何佩戴口罩、居家隔离令是什么等,学校和公司可以打印出来张贴。

在疫情相关条例的执法上,新加坡也非常严格。已经有数人因为未能遵守相关隔离条例而被罚款,甚至被取消工作签证或者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名国际交换生也因违反规定被勒令马上回国。还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妻子,因涉嫌谎报行踪影响疫情追踪而被控上法庭。

在研发方面,新加坡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1月23日新加坡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一周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就宣布,研究人员成功复制了这一病毒。2月初,新加坡科技研究院生产了首批15000个检验试剂盒,部分分配给本地各大医院,部分捐赠给中国。

新加坡还研究开发了新冠病毒血清检测法,通过检测病毒抗体而不是病毒本身来甄别病例。与之不同的核酸检测法只检测病毒,对于一些无症状携带者检测准确率不高,更加无法检测曾经感染但已经自愈的患者。患者即使痊愈,血液中还是会保留病毒抗体。新加坡通过血清检测法,凭借患者体内存在的大量病毒抗体,成功追踪到一名曾经患病但已经痊愈的患者。

及时消除恐慌

新冠病毒在世界一些国家的扩散,似乎都逃脱不了“恐慌比病毒传播得更快”的规律,新加坡一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几个好友在新加坡的一个居民小区楼下聊天,另一个朋友匆匆赶来——他刚刚去排队买了口罩。“勤洗手”“增强抵抗力更重要”“如果没有不舒服不用戴口罩”……大家七嘴八舌。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老人的咳嗽声。一个人说,“她比我更需要口罩,我把口罩送给她。”众人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这是新加坡街头循环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中的情景。

其实,伴随着疫情的出现和持续,新加坡也是“一罩难求”,在电商平台订购国外的口罩,不仅价格比平时贵了不少,还迟迟不能送货。

针对居民买不到口罩的情况,新加坡政府宣布,在89个民众俱乐部与联络所及654个居委会中心,分批免费发放520万个口罩给本地约130万户家庭,居民凭身份证件领取。政府在发放口罩的袋子里还附上了一份指南:如何佩戴口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要佩戴口罩。媒体报道了政府发放口罩的消息以及咨询热线,记者在居住的小区通知栏上也看到了领取口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记者去所在社区发放点领取口罩时,看到工作人员按街道划分摆放了5个服务柜台和1个咨询柜台,每个柜台有2名工作人员,而现场领取口罩的只有几个人。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截至发放最后日期,还有小半数口罩无人领取,政府将收回放入库存。有些没领取口罩的居民表示,将这些口罩留给更需要的人。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在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员的一次闭门对话会上说,新加坡必须有策略地使用口罩,优先保障医护人员以及前线服务人员的需求,不全民戴口罩或许是一场赌博,但可以确保国家有足够的储备长久应对。

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对比十多年前SARS的暴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虚假信息很容易蔓延并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除了医学专家、卫生部定期对公众进行科普外,新加坡各级官员也多次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或文章,解释病毒来源、应对措施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客观上起到了平复公众情绪的作用。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向全社会提供了举报邮箱,号召市民举报虚假新闻。此外,新加坡2019年10月通过了互联网假信息和外部干预保护法案。这一法案要求发布不实新闻的媒体及时进行更正。例如有报道称,新加坡已有一人死于这种新型病毒。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指出,这是一则假新闻,并要求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站在假新闻后面附上更正声明。新加坡不建议简单删除假新闻,认为这样并不利于公众了解事情真相。

2月7日,新加坡宣布将疾病暴发应对系统提升到第三级橙色预警,一度掀起食物、厕纸、消毒用品抢购潮,记者的一个朋友一晚上跑了3家超市购物,一些超市货架也被抢购一空。对此,李显龙出面安抚民心,超市表示供应充足,居民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市场秩序很快便恢复正常。

改变公共卫生习惯

新加坡市场小、缺乏自然资源,是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国际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多年来,新加坡一方面对外部潜在风险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积极采取举措,激发自身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国蔓延,新加坡及时调整策略,日前宣布抗疫战役进入新阶段,改变与个人和公共卫生相关的社会规范,鼓励国民生病后在家中休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用餐时用公筷、朋友见面避免握手等等。

联合领导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表示,随着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长,输入性病例会从哪里入境越来越难以辨认。同时联合领导工作小组的卫生部长颜金勇解释说,体温检测、病毒检测以及边境措施等都无法百分百提供安全保障,因此改变在卫生方面的社区规范如今已成为新加坡的第一道防线,比边境措施更重要。

2月16日,政府启动“新加坡保洁运动”,发动国民和商家携手保持包括小贩中心、公共厕所等在内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通过认证的小贩(食品摊贩)将获得质量标志贴纸。政府日前还宣布成立跨部门的“新加坡保洁工作小组”,从保持公共空间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调整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入手,避免病毒通过不良卫生习惯传播。(记者/王丽丽)

责编:张青津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