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13:2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百匯班台集團新加坡執行副主席林學文醫生(右二)、百匯班台集團新加坡助理副總裁市場發展部陳行義(左二)與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工作人員合影。
百匯:醫生患者比例高達1.4:1
---“我們從中國的患者處得到的普遍反饋是,他們認為新加坡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療目的地,醫生會向病人解釋必要和不必要的治療,認為新加坡提供的是負責任的醫療服務。”
醫療旅游業已經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僅將新加坡作為旅游目的地,也將其視為優質的求醫問診之所。在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的同時,新加坡本地亦有不少醫療集團紛紛前來搶佔這塊“大蛋糕”。作為亞洲最大的私人醫療集團的管理者之一,林學文醫生認為,百匯擁有突出的優勢,使其在亞洲,甚至世界的眾多醫療集團之中脫穎而出。
他透露,百匯旗下的每間醫院都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東百匯醫院(Parkway East),由於規模比較小,比較少見來自國外的病人,主要服務周邊的社區。而伊麗莎白醫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和鷹閣醫院則截然不同。伊麗莎白醫院共350個床位,配備了500個醫療專家。這意味著醫生與患者的比例達到1.4:1。相當為每位患者都配備了一名以上的醫生,這不僅在本地區,就算在國際上也是少有的。
據了解,百匯旗下的醫院、診所不僅醫護人員數量多,而且各科醫護人員的高效率合作也為患者提供了方便。
“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僅患單一疾病的病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林學文醫生表示,“像最近,我同事的姐姐被診斷為結腸癌,要做腹腔鏡結直腸手術。不幸的是,當她入院之后,醫院診斷她同時患有因動脈阻塞而造成的心臟衰竭。這時我們馬上請心臟外科專家來會診。事實上,之前她在另一個醫院時,曾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等待醫院協調和安排手術,家人焦慮萬分。在轉院來百匯的當天,醫院就為她安排了心臟手術,手術恢復期之后再繼續治療結腸癌。”
大行見道,小處見微。林學文醫生表示,很多人不了解醫療保健行業,因此很難發現細節上的差異。即便是擁有同樣設備的醫院,很多時候水平差異也很明顯。這個行業是極端嚴謹、細致到毫微,哪怕是一個簡單的窺鏡檢查,也取決於使用醫師的水平與經驗。
林學文醫生談到,“我們從中國的患者處得到的普遍反饋是,他們認為新加坡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療目的地,醫生會向病人解釋必要和不必要的治療,認為新加坡提供的是負責任的醫療服務。”
據介紹,在百匯,患者能夠在入院后立即和醫生見面,第二天做掃描、開始治療,療程不到一周就能完成。即使患者回國了,醫院仍舊會時刻與其保持聯系。
在林學文看來,百匯自成立至今,一直在不斷發展。在發展道路上,集團有一個系統確保各項工作運轉正常。系統中不僅包括高水平的醫生,也包括了優秀的護士,以及各項制度來支持系統。他表示,控制感染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百匯投入了很多精力開發這個系統,力求最大程度上控制感染。
“我們是以整個系統前進,並不斷地從其他領域學習、測試系統,以求盡善盡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一個來自百匯馬來西亞醫院的小錯誤,集團會確保其余地區的醫院、診所都能從中學習,看到不足。這些自我勘誤與提升,都是為了確保患者能獲得更全面的治療與服務。”他表示。(杜婉綺 左昊暢 陳麗婷)
![]() |
醫療水平 醫療集團 醫療收費 醫療專家 醫療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