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09:26:43|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印度]消費者終將接受中國產品
繼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銷售引發訴訟官司后,中國企業在印度的企業形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高拉是印度德裡大學中文系的一名畢業生,在新德裡為一家中國手機公司做翻譯已快兩年。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高拉表示,中國企業在印度還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像小米、聯想、華為等品牌,其實都是經過中國市場的檢驗才進軍印度,印度消費者最終會接受這些產品。
在適應印度當地政策方面,相比日韓等其他外資企業,中國企業是后來者,正做出一系列有益嘗試。位於古吉拉特邦的中國特變電工公司董事劉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特變電工印度公司所在的巴羅達市,印度人說起是去中國企業工作那是值得驕傲的事,不但工資水平處於同行業中上等,工作環境也是一流的。(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鬆)
[韓國]從漠不關心到刮目相看
“中國目前是韓國經濟規模的7倍,如果說以前中國因為仿冒發達國家產品而被稱作仿造天堂,那麼現在中國則在智能手機、汽車、海洋造船、石化等以前韓國佔據優勢的領域開始趕超韓國,讓人刮目相看。”韓聯社近日一則報道很好反映了中國企業當前在韓國的形象。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時發現,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后,其市值超過韓國最大企業三星電子,這在韓國引發強烈反響。韓國未來科學部長官於12月下旬訪問中國,專程帶隊到訪小米、阿裡巴巴、騰訊、聯想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希望通過“取經”尋找中國IT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秘訣。
韓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式“商業化革命”完全不同於歐美的“大爆炸式革新”,中國以自身龐大的國內市場為依托,還將誕生更多的明星企業。
韓國一名財經媒體人金大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說以前韓國人更關注合作伙伴美國企業和競爭對手日本企業,對中國企業有些漠不關心的話,那麼最近2至3年,韓國各界已將大部分注意力轉向中國企業。
今年8月,韓國朴槿惠總統在青瓦台接見了馬雲,這是其就任總統后首次單獨接見中國企業家。據了解,朴槿惠極少單獨會見外國企業家,此前僅會見過美國臉譜網CEO扎克伯格等極少數人。可見,目前韓國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對中國企業的關注度都空前提高。(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剛)
![]() | ![]() |
環球時報,安邦保險,NPD—Cotraco,中企,韓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