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 09:2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新华社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1日将抵达羊城,开启任上的第五次访华之旅。随他来访的是包括交通部长、总理经济合作特别顾问、贸易与工业部长、驻华大使等在内约50人的经贸代表团。此次,他选择8年未见的广东作为首站,在接下来的两天半行程中,他将一一造访广州、深圳两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企业。
据南方日报报道,临行前,李显龙接受了独家专访。李显龙感慨,每一次来广东,都能看到新变化。对即将亲身感受广东的最新变化,李显龙很期盼。去年,广东成为新加坡在中国的首要省级贸易伙伴,而作为广东最大海外投资国的主政者,李显龙表示,希望借此次访问,与广东省领导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
◆新粤合作
新粤关系不断深化合作空间更大
广州知识城致力发展的其中一个领域是有关知识产权的发展、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
您就任新加坡政府总理以来,曾先后于2005年、2008年、2012年以及2013年访华。这次选择到访广东,出于哪些考虑?
李显龙:广东是一个开放和富有活力的地方。每一次重游广州,都看到不一样的广州。深圳的改变更加迅速。我上一次到深圳是在1991年。因此我期盼再次访问两个城市,亲身感受广东的最新变化。
我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会见广东省的领导。新加坡跟广东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例如: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现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都是新加坡的好友。新粤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2013年,广东是新加坡在中国的首要省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成为广东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我希望能借这次机会,与广东省领导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
位于广州萝岗的中新“知识城”项目堪称粤-新合作的典范,其目标是打造全球知识经济高地,对于知识城今后的发展和广东与新加坡之间的合作,您怎么看?
李显龙:近年来,我们建立了新加坡—广东合作理事会和启动了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广州知识城致力发展的其中一个领域是有关知识产权的发展、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因为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这也加强把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成知识产权枢纽的构想。因此新粤关系正不断深化,双方同时也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互学互鉴
中国学习关注点转向社会治理
中国官员对新加坡的关注点也慢慢转移,过去较注重经济发展课题,近年来则比较关注社会治理课题
人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疑问:中国能不能学新加坡?有的说新加坡与中国国土面积差别太大,学不了;有的说,最多在市政管理方面学;而大部分人不知道该如何学。学和复制是两码事,在您看来,中国如何才能避免“复制”,而真正将新加坡经验学以致用?
李显龙:其实,要中国向新加坡看齐,这让新加坡有点担当不起。与中国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战略环境和历史也跟中国不同。
虽然如此,新加坡的经验对中方官员来说,或者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过去的20年里,有将近5万名中国官员前来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对我们的务实作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跟国人的交流方式都很感兴趣。他们表示,我们的经验有参考价值,也在中国国内激发了几项实验。
我们也观察到,中国官员对新加坡的关注点也慢慢转移,过去较注重经济发展课题,近年来则比较关注社会治理课题,包括住房、教育、法制等等。
您提到过去20年有近5万名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赴新学习,那么新加坡来华学习的有吗?
李显龙:有的,新加坡也要向中国学习,所以我们经常派官员到中国访问。我非常佩服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上至政府、下至企业,人人都有很强的上进心。中国在激发人民的求知欲、运用知识解决难题方面,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您为何大力促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建设?
李显龙: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虽然很多新加坡人是华族,但我们不是一个纯华人社会。不过,华族文化是新加坡国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保留华族文化优良的传统。为此,我们设立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您怎样看待中新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华文化的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
李显龙:中新两国之间目前已有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新加坡的华族文化经过多年的酝酿,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南洋风”。新加坡华乐团经常到中国演出,最近在中国举行的音乐会,就获得中国观众好评。上周,我到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参加中秋庆祝活动,当晚的文娱表演节目是由重庆市歌舞团呈现的。本周则是由广东省的湛江市歌舞团和广州市杂技团呈现表演,现场也有关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
李显龙 广州萝岗 中国的发展 新加坡旅游 新加坡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