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 > 新加坡 > 新闻推荐 >  > 正文

外国人喜欢读什么中国书?    (5/9)

查看原图 2015-07-10 08:43:56来源:中国青年报
外国人喜欢读什么中国书?
保加利亚语版《红楼梦》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图集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5“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近日在北京开班。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青年汉学家应邀来华参加本期研修,研究方向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当代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经典到新锐的中国文学,无疑是这些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有哪些中国文学走出了国门?外国读者喜欢哪些中国书?哪些中国作家在国外受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4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他们中,有翻译过巨著《红楼梦》的43岁保加利亚人韩裴,有翻译过韩寒博客集的34岁荷兰姑娘施露,有以“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偶像的25岁法国小伙儿白锦麟,还有想把中国文学传播到阿拉伯世界的28岁埃及姑娘梅。

中国青年报:最初为什么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

韩裴:当我还是少年时,因为看了电影《少林寺》,让我有3个理由爱上中国:首先,中国功夫特别精彩,其次,中文特别好听,最后,当我听了丁岚唱《牧羊曲》,就爱上了中国姑娘。从那时起,我就有个梦想,要娶一个中国姑娘做老婆!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广东佛山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她是江西人,我少年时代的梦想实现啦!

1991年~1996年,我在大学学习汉学。我是保加利亚第一批学汉学的学生,拿到了硕士学位。保加利亚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很接近,一些道德观和儒家思想也比较相似。可能因为我们的文明摇篮都是乡村,我们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人。

施露:我从中学开始看有关中国文化、历史的书,加上从小对语言感兴趣,于是在大学选择了汉学专业。我对中国的印象是,发展很快,所有人都非常努力,是一个富有能量的国度。

在中国生活过,会对理解中国的文学有很大帮助。比如我读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像李雪莲这样的人物,我就可以想象她的长相,可以想象出她说话是什么样子,因为我见过这样的人。

白锦麟:我的家乡华人很多,我上过家附近的中文学校。在我15岁那年,有一天我母亲买到了一本文言文版的《史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文学。当时我一边看文言文,一边看中文,一边看英文。《史记》对我研究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司马迁的文字非常出色。之前只知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从这开始,我知道原来中国也有这么伟大的史学家,我也开始对中国文学感兴趣。

梅:我在开罗大学的专业是中国文学,这是我第5次来中国。英语国家的很多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读者都快觉得腻了,而中国文学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比较新鲜。原本我对文学的兴趣不大,可是当我开始做翻译,就慢慢爱上了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

中国青年报:你翻译过哪些中国文学作品?

韩裴:我翻译过的中国古典文学有《红楼梦》第一册、《三十六计》《围炉夜话》;现当代文学有莫言的《生死疲劳》,郑振铎、叶圣陶的作品,还有徐志摩诗选、纪弦诗选、顾城诗选等。

施露:我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专门做翻译。最近几年,我翻译了韩寒的一本博客文章结集,岳韬(岳韬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记者注)的长篇小说《红蟋蟀》。今年夏天,我和同行一起翻译了刘震云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现在正在翻译徐则臣3部中篇小说的合集,我负责其中的《跑步穿过中关村》。

白锦麟:我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长期的翻译工作就是魏晋时期文人阮籍的全集,这项工作已经开始两年多了。我翻译过莫言的一些短篇小说,已经出版,最近要出版一本戴望舒的诗集。

梅:我读过中国很多当代作家的作品,像冯骥才、周国平、毕淑敏,特别喜欢毕淑敏的《谁是最重要的他人》;还有一些现代作家,像冰心、张爱玲、林语堂;年轻的作家中,关注过像韩寒、张小娴、雪小禅。我翻译过韩寒的《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先翻译了台湾的席慕容、龙应台的作品,后来还有周国平、毕淑敏、雪小禅、韩寒。我一般翻译他们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做成合集出版,从而让阿拉伯读者更方便地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你是如何选择翻译作品的?

韩裴:翻译《红楼梦》是我大学时候的梦想,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它迷住了。我最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所以翻译完《红楼梦》之后,我准备翻译《三国演义》,这些作品还从来没有过保加利亚语版本。我即将要翻译的书还有李清照的选集、钱钟书的《围城》、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等,这些都将是保加利亚语的第一个版本。

施露:在荷兰,汉学家的意见会对出版社选择引进哪些中国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之前翻译的毕飞宇、徐则臣的短篇小说集,篇目都是由像莱顿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里的汉学家们挑选的。同时,出版社也会参考其他国家出版的中国作品来选择书目。我比较喜爱的中国作家是香港的西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城》《鹿哨》等——记者注),非常具有幽默感。

白锦麟: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翻译的作品。我喜欢鲁迅和沈从文。我读过沈从文的《边城》以及他一系列描写湘西的散文。他的语言非常朴素,没有加工。很可惜,他的主要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了法文,而且翻译得很不错,我没有机会了。

最近在做的研究是1910~192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如徐枕亚、许啸天和孙玉声。他们是中国最后一批用文言文写小说的作家,我准备翻译一本徐枕亚的书。

梅:我最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作家是否有名,或者其他无关内容的因素。我也关注中国的网络文学,因为年轻人也有思想。

中国青年报:在你的国家,读者喜欢哪些中国作家、哪些中国作品?

韩裴:《三十六计》的销量非常好。在保加利亚,名作家的书能卖到几百本就算不错,《三十六计》已经卖了1000多本,是畅销书。我正在写一本小说,记录我在中国的经历,已经在网上发表了一些内容,保加利亚网友很喜欢。

现在,保加利亚读者对这些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不太理解,但我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特别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我在翻译作品里也附了原文。现在,越来越多的保加利亚学生在学习汉语,但我发现学习保加利亚语的中国学生很少,希望中国能够支持这方面。

施露:荷兰每年都会出版一些中国作家的书,现在越来越多。中国文学在荷兰的销量还不错,荷兰读者希望能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总体来说,读者对中国作家的认识还处在很浅的层次,没有达到有所偏好的程度。

白锦麟:莫言、余华的书在法国卖得比较好。莫言早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奖以后就更受欢迎了。法国人有重视文学的传统,而且很早就对东方文化感兴趣,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学评价都很高。

梅:埃及和中国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地方,所以当埃及读者读中国文学作品时,会感觉到两个文明之间的共鸣。中国文学在埃及越来越受欢迎,销量也越来越好。对有的人来说,长篇阅读不太方便,所以我现在翻译的作品都是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很多时候也会发到网上。

埃及人喜欢反映人类本质、反映某人经验的那类作品。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周国平的《街头即景》,都很不错。现在的年轻读者开始关注世界文学,特别是亚洲文学、中国文学。大家都听说过中国哲学,也知道中国哲学很深刻,所以连带着也想了解中国文学有什么内容。

中国青年报:翻译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稿酬并不高,在你的国家是什么状况?

韩裴:我的翻译得到了保加利亚政府的支持。《红楼梦》获得过赫里斯托·丹诺夫奖,这是保加利亚文化部对文化贡献最高者颁发的年度奖项。《三十六计》和《围炉夜话》两本书,获得了保加利亚翻译协会的“在翻译领域非常优秀的特殊奖项”。

施露:荷兰翻译者的收入可能会比中国好一点,但总体来讲也不高。不过,如果想翻译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荷兰文学基金会可以给有资质的译者一些资金资助,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有帮助。我在翻译刘震云、岳韬的书时,都拿到了资助。

白锦麟:在法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稿酬并不高,我想全世界都是这个状况吧。一般做文学翻译的人还有其他收入途径,比如很多人一边做教师一边做翻译。

梅:我会在翻译过程中采访一些作家。在翻译雪小禅的《被幸福淹没》、鲁敏的《谢伯茂之死》时,都采访过作者本人。我会从阿拉伯读者的角度出发提问,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家本人。在埃及,做汉语口译的人比较多,翻译书的人就这么几个,但我们一直在做。翻译的稿酬不高,慢慢来吧。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就会越来越好。

中国青年报:这次来中国,有什么计划?

韩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在中国念一个有关红学的博士。

施露:我已经两年没来中国,想感受下当下中国的变化,并和各国的翻译家多多交流。

白锦麟:希望能找到一些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作品,这些在法国已经找不到了。

梅:我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当代文学。埃及每年都有新的中文书出版,但并不很多,新书更少。我想买中国新出版的书,只能去中国文化中心等地方去找。我希望多带一些中文书回去,尤其是年轻作家的小说和散文。

(责编:孙露文)
分享到:  

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文史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德国荷兰云南红色投资中原书画丝路潇湘西博品牌健康八桂鲁东成渝赣鄱天山钱江食品旅游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