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新加坡>>新加坡新闻推荐>> 正文

中英教育纪录片500小时剪成3小时 冲突强

2015-09-17 08:28:48|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BBC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制作这部纪录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中英教育方式的不同。多年来,东亚国家的学生在诸多核心学科的国际排名中打败英国学生,我们希望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用于英国课堂。”

  “实际上,中国各地教育水平和方式差异很大。我们5个老师也没有一个是来自所谓的中国传统学校,无法完全代表中国的教育方式。”李爱云说。

  “近500小时的素材,最后只用了3个小时,素质教育等内容被剪掉了”

  在纪录片第一集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随意说话、折纸飞机、化妆。对此,李爱云认为,学生适应有一定过程,“并不是一直这样乱,后面也有改观。”BBC新闻发言人说,有些学生不太适应这种拍摄教学,导致部分教学场景显得非常戏剧化,冲突性很强。

  纪录片中有几个细节争议较大。例如,李爱云说“父母都是对的”等,在片中引发了一种中外不同理念的碰撞。李爱云解释说,这句话的实际情境是,在社会课上,她介绍“父母在,不远游”的话题时,讲到中国传统认为“没有不是的父母”,并发起了“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吗”讨论。“这是讨论题而非理念的灌输。”李爱云说。

  李爱云回忆,自己在接受BBC采访时,讲到“中式学校”在考核上获得优胜的原因包括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家庭作业有针对性、教师备课充足因此上课效率高、经常督促学生并对其进行个别辅导、获得了家长支持等,但播放的片子却只强调了“学习时间长”等“传统”原因。

  “将近5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只用了3小时。一些中西方教育方式中共同的交叉点、师生之间每周一节交流课等融洽细节、演讲比赛等素质培养的内容都被剪辑掉了,只保留矛盾冲突最深的片段。”李爱云认为,“如果要剪成另外一个片子,专门讲中英教育的共同点等,内容也是足够的。”

  科学课老师杨军在教室布置、学生实验上,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调整办法,但BBC最终没有播出。此外,杨军说,学生专心听课做实验的镜头也没有被保留下来。

  纪录片播出以后,李爱云曾向BBC制片人反映剪辑比较片面的问题,但对方没有正面回复,称“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思考。”而对于观众质疑,该片执行制片人、BBC电视时事部创意总监巴格诺尔曾回应称:“这部纪录片全部是真实的记录和呈现。”并表示,该片选择的中式教育,是比较典型和传统的。

(责编:孙露文)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纪录片,教育方式,新课改,考试招生,自主招生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