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7 16:2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我们的那些年
——“你要会好好照顾自己。”
——“嗯。”
——“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要亏待自己。“
——“嗯。”
——“要多出去玩。和朋友们多走动。”
——“嗯。妈妈,再抱一下好吗。”
这个离别场景已经过去了好些年,此刻却依旧记忆犹新。那次拥抱之后,带着不舍,牵挂和欣慰,她走进了章宜机场的候机大厅,她将回到她阔别8年的故乡,而我便真正开始了海外的独自生活。那时故乡的气候很冷,但是天很蓝。
“小孩子要趁年轻多出去闯闯。”这始自千禧年的元宵某个亲戚的一席话,打动我家的心思。懵懵懂懂间也只知道,国外似乎是个很不错的地方。我学成以后要回报家乡,推杯换盏间,留下了这样稚嫩的豪言壮语。那天的月亮很圆,星星很稀。
当年作为小留学生潮的最早先锋,我们到了马来西亚,这里有东南亚最大的华文学校。在那之前,母亲还是那个在家中受父母公婆宠爱,老公疼惜,做派在今天看来依然无忧小资的少妇。只是从踏上异乡国土的这一刻起,她就必须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因为在无依无靠的异国他乡,她就是孩子的天。
做饭,要重新学。做生意,要重新学。还要学开车,还要学些外语,还有她的孩子。这就是她的每一天。压力让体重瘦了下来,操劳让体质看上去好了起来,只是皮肤皱纹多了,发丝白了。
“当时我怕死了,脚几乎都站不稳,出来的时候感觉真是逃出生天了。晚上一直做噩梦,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我的孩子该怎么办。”那是出国的第二年,在马来西亚假日广场发生了持枪抢劫案件,而我母亲当时就在商场里经营着小商铺。如今回头看,似乎可以把这事付之于笑谈中,只是依然记得当时接到母亲报平安电话的时候的心情,回想起当时的天气,大概是乌云密布吧。
“有你在,什么困难我都能克服。我会一直在你身边。”这是在马来西亚的最后一天的对话。她的手袋被人偷了。一同失去的,还有当天几千马币的货款和晚上要进新加坡的护照。
“若是几年前,我可能顶不了这样的事情吧。”当她第三天用中国大使馆给的公民旅行证来到新加坡时,她这么说。她是保护孩子的天,而孩子也是支持着她的天。最后母亲不得不回中国换新护照,送机那天的天气虽也有云,却是云淡风轻。
“你要敢来上门找茬,欺负我孩子!我会和你不客气!!我有你威胁短信的记录,就是报警谁怕谁!!”那年在新加坡遇到了恶劣的雇主,她声色俱历地对着电话呵斥到。或许,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凶悍的一次发飙吧。但是,却一点也不令人害怕。“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什么好怕的。”这是她常说的话。
“我为那个妈妈感到疼惜和不值啊!我还是幸运的。”听着隔壁房间,同样是陪读母女,却在为是否购买最新款的手机而争吵时,她如是说。同样做着辛苦的工作,那位妈妈却要负担沉重得多的“额外”费用。因为女儿造成的麻烦不断,那位陪读妈妈自知惭愧而搬离了我们的出租屋。那是她们半年内的第二次搬家。她们搬走那天,天下着小雨。
“以后要来新加坡,我帮你们搞定签证。要常来啊!”今年中秋节从新加坡去上海出差,顺道经过厦门见到了我父母,刚刚拿到新加坡绿卡的我和他们如是说。母亲笑了笑,惯常地以一个拥抱作为应答。那晚到达上海,在和母亲微信报平安时,独自在机场看着中秋的夜空,天上的明月很圆。(刘琪玮)
![]() |
新加坡 绿卡 陪读 微信 学校